近日,第二届中国舟山“海员日”系列活动——首届舟山“海员论坛”在浙江海洋学院举行。大连海事大学等四所航海类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舟山市11家涉海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了论坛,就提高船员素质,发展与壮大船员队伍,打造舟山海员品牌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目前,舟山的海员人数已经达到54109名,约占全国海员总数的1/10。实现舟山海员社会地位从“弱势群体”到“特色品牌”的转变,实现舟山海员从解决行业需求到建立培养基地的转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舟山海事局副局长姜旗在会上表示,人们习惯把海员称为“撑船人”,隐含着人们对海员的许多误解,如认为海员职业充满着危险性、不可预知的恐惧,致使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子女从事海员职业,舟山50%以上的航海院校本科生不愿意上船工作。他呼吁,做好海员职业优势宣传工作,为“海员”正名尤为重要。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船舶的现代化、航海仪器的现代化以及通信的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船员生命的安全保障性和舒适性。要大力加强海员文化建设,营造全社会尊重航海、崇尚航海的良好氛围,以吸引大批优秀人才进入海运业。
打造舟山海员品牌,一定要培育舟山海员培训基地,这是许多与会者的共同心声。据透露,目前舟山航海类院校难以获得足够的高素质、双师型航海类教师,难以投入足够的资金保障航海训练设备的购置和更新,这严重制约了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与会者提出,航海院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寻求校企合作,以争取企业的资金或设备支持,共同办好舟山航海教育;航海院校本身也可以在管理模式上创新,给予航海教育更多的自主权,加大航海类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航海类师资。
来源:中国交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