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连船舶重工,提起全国劳模“战一刀”,无人不知。他敢打硬仗,善攻难关,凭着高超的技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公司、车间下达的各项分段合拢装配任务,多次使急、难、险活“化险为夷”,在船舶建造中屡建奇功。
作为一名老“造船人”的后代,战怀奎对大船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18岁从大连船舶技工学校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地来到大船成为一名船体装配工。
装配工需要电焊和铆工技术。干电焊烟熏火燎,一不小心就被烫伤;铆工干的都是脏、难、险的力气活。一起分配来的同学纷纷打起了退堂鼓,托人转到好的工种。但是小战没有退缩。为学到真功夫,干活的时候他紧盯着师傅的一招一式,有活抢着干;大家休息的时候,他就查阅图纸,一个符号、一根线条地琢磨。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请教师傅和班长,不出3个月,小战就成了班组生产骨干。
车间为了发挥战怀奎技术水平高的专长,任命他为车间“技术顾问”。从此,小战成了“大忙人”,甚至别的部门、外协劳务工有干不了的活,都来找小战“求援”。PC350-14号船临近交工时,船东提出机修间围壁严重变形,要进行修复。外协单位干了两天也没有达到质量标准,向车间请求援助。小战接到命令后,多半天就将围壁矫正平整,第二天船只验收合格。这样“救火”的活,战怀奎干得太多了。车间领导说,把急活、难活交给战怀奎干,放心。
小战干活不仅凭体力,更愿动脑子。在船体建造中船舶的球鼻艏是每条船线型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卡壳段”。分段的外型像个头重脚轻的异形“葫芦头”,由于“葫芦头”的尖底站立不稳,不能翻身,电焊工作都要仰焊,施工难度大、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于是,小战决心在“葫芦头”上动刀,为下道工序减轻劳动强度。在进行7000T船球鼻艏分段的施工任务时,小战大胆提出了焊接新工艺。采用新工艺施工后,工效提高4到5倍。经过测量,全部数据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