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
您的位置 -->
首页
-->
读资讯
-->
航运新闻
--> 正文
北极之争潜藏经济利益 北极争夺呈激烈复杂化态势 各国博弈"冰融相见"
2009/4/10 8:11:25
海员在线
数据加载中....
-->我也说两句
,随着北极争夺的日趋激烈,围绕如何治理北极,防止北极分歧演变为现实战争,国际社会竞拟良策。在所有设想中,一些国家提倡按照南极模式,在北极建立一个类似的“北极条约”。2008年冰岛召集全球30多位知名法学家聚会阿库雷里大学力推此倡议。
郭培清分析,所谓“南极模式”就是非军事化(无核化)、冻结领土争议、科学考察自由与科学合作等,核心是非军事化和领土冻结。然而,因为与南极洲地理环境与政治环境的巨大差异,“北极条约”几无出现可能。
首先,南北极的地缘政治和治理环境有巨大差异。南极的主体是一块1400平方公里的冰雪大陆,而北极的主体却是一片由主权国家领土环绕的海洋。因此,北极问题实质上是海洋问题。今天,《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已经广泛运用于北冰洋,有些条款,如第234条对冰封海域的管理规定就是专为北极地区设计的,北极地区的许多双边或多边协议深受《公约》影响。环北极国家不会再接受类似南极的冻结原则,放弃海洋法的权利而去接受新的限制。
其次,在可预见的未来,北极非军事化是不现实的。由于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北冰洋地带密布核潜艇等攻击性武器,北极地区被高度军事化,现在谈论非军事化根本不现实。
再次,大量的国际条约体系抑制了“北极条约”的产生。当北极问题凸显时,各领域的全球性条约体系已大量形成并覆盖北极。例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都包括了北极。这些条约“参天蔽日”,“北极条约”已无生存空间。
国际实践也证明“北极条约”不可行。2008年北冰洋沿岸国家丹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挪威五国代表在格陵兰岛的伊鲁利萨特召开会议。这是五国首次就北极问题举行部长级会议,会议通过了《宣言》,明确提出不再缔结新的国际条约,而是依靠现有的国际法主要是海洋法来解决北极纠纷。今年1月9日美国北极新政策也提出,没有必要为北极制定一部类似于《南极条约》的国际法典。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在“北极条约”无法成立的情况下,各国将围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进行博弈,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国际海事组织等机构将发挥重要作用。
北极未来的走势,纠结而复杂,如何公平、和平、科学的善待北极,历史将又一次考量人类的智慧。
下一个:
洋浦跨海通道工程是打造洋浦一小时交通圈的重点工程之一
[2009/4/10 8:20:09]
上一个:
黄岛口岸共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1840艘次,同比增长18.3%
[2009/4/10 8:08:23]
数据加载中....
-->我也说两句
与“
航运新闻
”相关的最新信息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