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发,这个名字对于现在的人们已经陌生而且遥远。在2005年4月25日新华社播发的“永远的丰碑”中,邓发这个名字再次被提及,称他是“我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之一”。读过斯诺《西行漫记》的人也不会对这个名字陌生,他被斯诺称作“中国红军特务队的首领”,大名鼎鼎的李克农、潘汉年等都曾是他的部下。今年3月7日是邓发的百年诞辰,让我们以此文纪念这个神秘而又神奇的人。
一、血雨腥风中,邓发临危不乱,成为工运领袖
邓发,原名无钊,1906年3月7日出生于广东省云浮县。父亲邓兴戚和母亲欧氏仅靠租种地主的几亩薄田过活,生活常常无以为继,只得间或做点小买卖支撑着贫困的家庭。由于家境贫寒,邓发只受过初小教育,十五岁时就随五哥邓芳外出广州、香港等地谋生,先后在旅店、轮船公司和外国轮船上当勤杂工。期间,他结识了常常来往于省港两地的工人领袖苏兆征。受苏兆征的影响,邓发逐步懂得了革命的道理。从此,他就抱定志向,要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于是,他参加了海员工会和洋务工会。
1922年春,中国工人运动开始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当年1月,邓发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经过锻炼成为工人运动的活跃分子。1925年6月19日,闻名世界的省港大罢工开始,邓发是这次大罢工的骨干分子。他被选入省港罢工委员会,并任工人纠察队队长,为罢工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同年10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继续从事工人运动的领导工作。1926年夏,北伐开始,时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北伐青年工作队队长的邓发,协助陈延年、邓中夏、苏兆征等组织宣传队、运输队和救护队,追随北伐军出征中原,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1927年春,邓发返回广东,出任中共广东油业总工会支部书记。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考验,他的革命经验日益丰富,临危不乱的品质为同志们称道。当年4月15日,广州的反动派继蒋介石之后,对共产党员和工人积极分子进行了大屠杀,反动军警到处搜捕邓发。他命令身边的同志马上转移,自己却在烧毁文件后,才从窗口逃走。当敌人遇到邓发时,只见他手上拿着画笔,正静静地为一个小孩画像,还以为他是位画家呢!
1927年12月,邓发又参加了著名的广州起义,任第5区副指挥,指挥油业工人作战。起义军一度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权,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很快失败。这时,邓发主动要求率领工人赤卫队到广州长堤一带阻击敌人,掩护起义部队撤退,英勇顽强地同数十倍的敌人浴血奋战。12月13日下午3时左右,在胜利完成阻击任务、赤卫队只剩下三个人后,邓发临危不乱的素质再次表露无遗:大家分头隐蔽,分散保存力量。随后,他跑到广州四牌楼牌坊巷五号,找到四叔公邓北水家里,敌人尾追很急。他一进屋就吩咐:“现在敌人四处搜查,不要怕,敌人还未看到我进来,只要镇定就没事。”他叫堂姑邓莲彩给了他一碗冷水喝了,把心定下来,又叫四叔婆找出几张旧药方纸,又把痰盂里的脏水倒了些到邓莲彩床边,盖上一些炉灰,装成“病人”呕吐过的样子。接着,他自己就躺到邓莲彩的床上装起病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