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国海事部门协调员Dagmar Wöhrl女士表示,德国政府不会以买入船厂股份的方式来拯救船厂避免破产。“我们将会支持海事业,但我们不会去做船厂的股东,也不会过度涉足集装箱航运。”她说。
从2005年起,德国的造船业就没有得到过政府的补贴。Wöhrl明确表示船厂必须改变产品品种,而不能单纯指望从政府得到财政支持。“在当前的情况下,船厂必须考虑下仍然热衷于建造集装箱船是否合理。”她说。
她呼吁船厂将力量集中到收益丰厚的利基市场,比如近海业务。在建造此类特殊船领域,德国已经位于顶尖行列。“船厂不能仅仅依靠集装箱新船的订单。”她说。
然而,她同时承认海事业正遭遇周期性的衰退,但绝非结构性。德国造船协会VSM副主席、ThyssenKrupp Marine Systems 船厂董事会成员Herbert Aly表示造船业内部已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是危机,一派则认为是机遇。但不管怎么说,这次衰退来得比大家预期的要早,影响也比预期的要大。根据德国经济部门的统计,08年德国船厂遭遇了29起撤单,09年迄今共遭遇了11起。另外,由于船东未能获得必要的融资,目前还有20多艘船、价值10亿欧元的订单正处于“风雨飘摇”中。如果这些订单最终未能保住,今年德国船厂的订单将减半。如果有船厂因为重要订单被撤销而有生存之忧,Aly希望政府能够采取额外的手段来出手拯救。 他还强调,德国船厂目前仍然十分依赖集装箱船的订单。08年德国船厂交付的新船中有将近50%为集装箱船。尽管他确信到2015年船舶需求肯定会复苏,但却不敢肯定德国船厂是否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Wöhrl则表示政府正考虑以更灵活的方式使用商业参考利率(CIRR),这或许将帮助船厂保住现有订单。CIRR向船东提供一个固定利率的期权,船东可以进行套保,以防将来利率走高。将来,CIRR将不再仅适用于新船订单,也可适用于现有订单。
Wöhrl强调政府已经向海事业提供了国家补助,包括400亿欧元的贷款与750亿欧元的担保。船东与船厂都将从中获益。企业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国家将承担最高达90%的信贷风险,银行将承担10%。到目前为止,该计划中已有2.05亿欧元被投向了Wadan、Peene Werft、Peters Schiffbau3家船厂与船东J.H.O,用于船舶融资。另外,有1.82亿欧元的申请正在审核中。据Wöhrl介绍,该计划已被延长至2010年。(作者:刘圣琦)
来源:上海航运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