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
您的位置 --> 首页 --> 读资讯 --> 船员生活 --> 正文
 老船长回忆两次环球远航,整理出二十余本航海日志
2009/7/14 3:40:32  海员在线
  数据加载中....
-->我也说两句
 

2009-07-13 07:41:34

    图片说明:沈启尊老人展示他的航海日记。


     “35年前,我第一次踏上远洋船就参加了环球航行,从1974年4月到1975年2月,我在海上整整漂泊了11个月。”在航海日期间,有整整30年海上航行经验的大连老船长沈启尊接受记者采访,回忆了当年两次环球航行的经历。在两次环球航行中,沈启尊和他所在的“祁门号”货轮行程超过10万公里,航迹遍布三大洋五大洲,经历无数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谈到今天的中国远洋事业,已74岁的沈老感叹说:“祖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得太快了。”

    首次环球航行由李先念同志亲自批示

    昨日上午,在沈启尊老人位于傅家庄的住所内,这位74岁、有着30多年海上航行经验的老船长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远洋航行经历。

    1974年,当时在天津远洋公司工作的沈启尊第一次参加远洋航行。“当时我被分配到‘祁门号’货轮上当船员,这是一艘由民主德国制造的远洋货船,吨位达到1.2万吨,在当时的中国属于‘大块头’。”沈老告诉记者,“祁门号”这次航行本非环球航线。“我们的任务是驾驶‘祁门号’到民主德国船厂去进行检修,可是船刚刚检修完毕,船长突然接到国内发来的紧急电报。”沈老告诉记者,这封电报的来头可不小,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同志亲自批示的。“当时国际糖价暴涨,我国急需大量储备蔗糖。当时古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糖国,我国和古巴达成了协议,由该国供应我们30万吨蔗糖。”货源有了,如何把糖运回国内就成了问题。经李先念同志批示,当时在国外港口停泊的多艘我国远洋轮均接到命令:立即起航前往古巴,承接运糖回国的任务,其中也包括正在欧洲的“祁门号”。

    “民主德国船厂所在的港口没法给我们进行补给,当时又赶上海上风浪,我们在锚地呆了整整3天才起航向西。”沈老回忆说,航行到英国伦敦时,“祁门号”进行了物资补给,正式踏上首次环球航行的旅程。“由于事发突然,船上不仅没有补给环球航行必须的物资,连人员配备都不够。”沈老回忆说,当时船上的电机员是“临时上阵”,航行到利物浦时,又将当时还是普通船员的沈启尊“火线提拔”为三副。

    海上守孤舟4个小时才等来军舰救援

    从英国横穿大西洋前往古巴,一路风浪不说,船上储备的淡水也见了底。沈老回忆说,靠近古巴时,船员们只能靠船上的海水蒸馏设备来制造淡水维持生活。等1974年10月抵达古巴时,船员们每天只能分到一小桶水,这桶水连吃带用,必须节省着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在古巴等待装载蔗糖时,沈老还遭遇了一次终身难忘的海上历险。“‘祁门号’当时停泊在港外,我受船长的委派和另一名船员驾驶小艇到港口执行任务。可是没想到在海上,小艇的发动机突然出了故障,动弹不得。”沈老告诉记者,当时的船上通信设备非常简陋,电台、步话机都没有,他们两个人只能眼睁睁地等着别人前来救援,根本无法联系上“祁门号”。

    “当时海面上大雾弥漫,目光所及的范围内一艘船都没有,我们俩人守在一艘孤舟上,那种心情真是又惊恐又紧张。”沈老告诉记者,幸亏古巴属于热带国家,海上温度不低,两人坚持了4个多小时,才巧遇一艘进港的古巴军舰,将他们送回了“祁门号”。

    “我们在古巴装运蔗糖,整整停在港口2个多月才把船装满。”沈老说,1974年的12月31日,“祁门号”满载蔗糖穿越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正在大家欢庆即将到来的新年时,又发生了意外事件。

    “在新年会餐结束后,一名船员突然肚子剧痛,满地打滚。”沈老告诉记者,经船上的医生诊断,他属于亚急性盲肠炎。在茫茫大洋上,缺乏手术条件,这种突发急病随时可能夺走船员的生命。“现在的远洋船一般都要考察船员的突发病史,有阑尾炎盲肠炎等疾病的人不能远洋航行,可我们那是头一回跑环球航线,哪有如此经验。”沈老说,无奈之下,船长只能紧急和当时的中国驻美国联络处联系,经协调,美方同意在夏威夷火奴鲁鲁接收治疗这名船员。

    “当时中美还没有正式建交,我们不能停靠在其港口,美方要派直升机接,我们的船上还没有起降平台。”沈老说,最后只能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用小艇在距离火奴鲁鲁港3海里外的公海上,把患病船员接上陆地进行手术,这才使他转危为安。

    舵机失灵从夏威夷一路“摇”回天津

    然而,就在患病船员得到救治后,“祁门号”刚刚打算再次起航时,舵机突然失灵了!

    对于大型船舶而言,舵机就是全船的“平衡器”。“当时我们国家没有技术力量制造这么先进的船舶,船上的电机员是接到环球航行任务后临时配备的,我们根本维修不了这么精密的仪器。”沈老告诉记者,无奈之下,船长只能动员船员轮班到底舱手动操作舵机。

    “那精度就可想而知了。”沈老笑着说,“祁门号”在海上就像喝醉了酒一样,左摇右摆。从夏威夷到国内,横跨太平洋的漫长路程,我们就是这么一路摇晃回来的。当时每个人要轮班下底舱操作舵机,旁边要放个小桶,摇两下,吐一口,桶吐满了就换班。”

    “头一次环球航行什么经验都没有,甚至连环球海图都没有。船长是一边摸索一边跑,能安全回国就是胜利。”沈老这样总结自己的头一次环球航行。“祁门号”由此也成为首批环球航行的中国船舶之一。

    老船长整理出20本、近百万字航海日记

    1975年,沈启尊被破格提拔为“祁门号”大副,再次踏上环球航行之旅,这次他直到1976年1月才返回大连港,随后他被提拔为船长,又调到大连远洋公司。

    沈启尊告诉记者,回顾自己30多年的航海经历,尤其是两次环球航行的经历。他深觉我国的航海事业发展迅速。他向记者展示了他整理的20本航海日记,其中详细记载了30多年来他的航海经验和历险故事,这些日记总字数已近百万。“希望能把这些文字整理出版,也为我们的航海历史做出一点纪念。”沈老表示,目前他已和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等多方联系,希望能将文稿整理出版。记者 刘万恒 徐婷 欧阳洋来看自大连晚报

 

下一个:)“原来浑水摸虾更好!”上海海洋大学大二学生小吕头回见识虾塘 [2009/7/20 18:35:21]
上一个:船员玩失踪不登轮原是妻子闹离婚怒撕海员证  [2009/7/1 10:36:34]
  数据加载中....
-->我也说两句  
与“船员生活”相关的最新信息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