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按时上班,准时下班,这是椒江冯先生目前的生活状态。相比去年一个电话动辄涉及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资金,每一个钢材最新报价都会触动神经的亢奋时期,冯先生自嘲说,他“蛰伏了”。
2005年上半年是台州造船业最为红火的一段时间,在椒江某单位上班的冯先生耐不住几个朋友的劝说,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并以房子作抵押向银行贷了一大笔钱,义无反顾地“下海”了。
冯先生的老家在临海涌泉,灵江北岸这几年开满了大大小小的造船厂,他与朋友一起投资办了个拆船厂,开始大量收购旧船。拆除加工之后,他们将优质钢板直接卖给台州本地的造船厂,其余钢板销售给上海、杭州的钢铁公司。作为造船业的一个附属行业,拆船厂相对来说投资较小,这也是冯先生所能承受的。
冯先生当时分析,造船业的红火实际上是国际业迅猛发展所致,各地纷纷造大船,那么小吨位的旧船就会被淘汰下来,这就是商机。事实果然像冯先生预料的一样,拆船厂开工之后,业绩一直飘红,收购旧船业务在省内遍及台州、宁波、温州,在省外包括江苏、广东等省的一些地方。从开始几百万元一艘的小船,到后来几千万元一艘的旧货船,都源源不断地被“拉”进了拆船厂。等到2007年钢铁价格爆涨的时候,冯先生的拆船生意也达到了一个巅峰。
然而去年四五月份起,冯先生却感受到一丝危险的信号:收购旧船开始变得困难了。2006、2007两年,五六成新、甚至七成新的货船都有人抢着出手,然后换上载重量更大的货轮。而这时,五成新的货船都被船主捂着不动了。
冯先生敏锐地感觉到这个行业可能要经受一定的风雨了。不过令冯先生没料到的是,接下来便是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去年上半年赚的几百万元被这场风暴吹了个干净,到年底一盘算,颗粒无收,一年的辛苦全打了水漂。
目前最头痛的问题:“吃不饱”
相比冯先生拆船厂的遭遇,台州的造船业日子似乎要好过得多。近日,在台州市经委机械冶金处处长黄林育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一份2009年台州造船业的统计数据:今年1-4月份,造船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42.8%,在全市各大产业中遥遥领先。在国际金融风暴中,台州造船业竟然还有如此上佳的表现,确实令人吃惊。
“数据仅仅是一个表象。”黄林育解释,造船业不像一般的制造业,其投资大、生产周期长,它的一个产品就是一艘船,而造一艘数万吨的货船没有一年半载的时间,显然是不可能的。同时,造船业更讲究订单生产,接了一个包括数艘大型货轮的订单,造船厂可能要为此生产好几年。正是由于这种滞后性的特点,今年漂亮的数据,实际代表的是去年甚至前年的业绩。
“当前台州造船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吃不饱’,即接不到订单。”黄林育说,这几年台州造船业发展相当迅速,全市拥有生产和修理企业近百家,配套企业70多家,从事该行业人员6万多人。特别是最近几年,台州沿海的6个县(市、区)纷纷制订、出台了发展船舶产业有关和措施,这对台州造船业是件大好事。三门、临海、路桥、椒江、温岭以及玉环等地均呈现出造厂、建船的火热场面。我市船舶建造朝着大吨位、大马力的方向不断发展,2007年台州的造船能力达200万载重吨,到目前,估计已经接近甚至达到400万载重吨,这个发展速度是相当惊人的。
“事实是,台州造船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人们原有的预期。”浙江方圆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文林拿着一份资料告诉记者,现在台州的产能已经超过浙江十一五规划中的造船产能。仅一个台州就提前超过了全省的规划,这还不包括宁波、温州等地的产能,这个隐患其实相当严重的。
就在台州以及全国各地的造船能力得到几何倍数增长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航运业却在不断萎缩。造船业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僧多粥少的现象只能导致更为激烈的竞争,其结果是船厂争着抢订单,而造出的船也往往滞销。采访中,一位船主透露,他的一个朋友合伙投资了一条散货船,去年上半年有人出价2.3亿元,他不卖。不料,两个月后,跌到了1.9亿元,这时他才着急起来,但又不忍“割肉”,结果那艘船至今仍待在船台未能“出嫁”。
而令管理部门头痛的问题是,一些在造船业繁荣时期隐藏的问题,现在也渐渐地暴露出来,包括质量问题、股东之间的经济纠纷等。
“整合是一种趋势,洗牌是必然的。”在造船业摸爬滚打了16年的行业元老——浙江方圆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文林,在2007年就作出这样的判断。现在,他更坚定当初的观点。
反思造船企业危机意识
采访中,业内人士基本达成一个共识:产能过剩,国际航运萎缩是当前造船业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
实际上,这个问题早就有人提出过。去年上半年台州市船舶工业协会会长、浙江合兴船厂的董事长陈存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轮市场行情已经延续了5年,并在全国沿海地区掀起了造船热,从目前全国造船的产能来看,已经超过国内航运的运力。一轮市场行情火爆过后,很可能会出现拐点。对于未来,造船企业应保持谨慎。”
陈存裕的预先判断相信不少船主也引起了警惕,但是作为一个投资巨大、生产周期长的行业来说,面对变化迅速作出调整确实相当困难。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初的投资中有两类人可能会有比较大的优势:一类是行动迅速抢得先机,喝上头口水的;另一类就是错位竞争的。
事实证实了这一观点。造船业产能过大引发竞争,造船业的配套企业却没有身陷其中,反而因产能的加大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浙江万通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近几年,浙江万通借造船业的东风迅速发展起来,形成年产500套船用起重机及甲板机械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公司还先后在江苏南通成立子公司万通钢结构有限公司和南通市万通船舶机械有限公司,建成后预计可年产2万吨铸钢件产品。目前,万通公司已逐渐成为浙江省最大的甲板机械企业、中国最具实力的民营甲板机械企业。
而在散货船供过于求时,浙江方圆造船有限公司却打响了特种船——挖泥船的品牌,今年仅上半年就有3个亿的订单。金文林分析认为,是细分市场、打特色牌,让公司在危机中避开了残酷的竞争,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目前,方圆造船有限公司仍在不断进行产品转型与升级,他们与上海等地的研究单位进行合作,联合开发一系列新产品。
关于造船业的前景
看多:今年下半年将有一波反弹
“危机并不可怕,危机中除了必要的整合和观望,也隐藏着更大的商机。”黄林育认为,造船业能够在台州发展起来,而且发展得这么好、这么快,必然有其道理,除了台州的地理优势、成本优势、配套优势之外,台州的融资优势也是一大法宝。
前几年通过民间集资,台州造船业迅速完成巨额融资,并抢得了行业内的头口水。应该说,这几年的造船业已经为这些民资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尽管现在船舶出现滞销或是造船厂有亏损,但总体来说,赢面更大一些。
令黄林育感到振奋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开始关注台州造船业的资金流又多起来了。他说,机械冶金处包括他本人都接到一些咨询电话,对方对投资船舶建造表现出不小的兴趣,其中还有一家省级大型国有企业。
“显然这些商业嗅觉灵敏的资本已经为抄底在作准备了。”黄林育说,经过近一年的波折,造船业应该会有一波反弹,他相信这个时间并不会让人久等,今年下半年就完全有可能。不过他表示,行业的真正回暖还要等待国际航运业全面复苏之后。
办拆船厂的冯先生也对今年下半年充满期待。他认为,相比造船业的滞后性,拆船这一与钢材等资源联系更紧密的行业感觉会更灵敏一些。从某一个角度来看,拆船厂甚至是造船业的风向标。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钢材等资源性材料的价格也会逐步上涨。而油价与国际航运的价格还有着密切联系,根据有关资料测算,国际油价要是回升到90-100美元一桶,海上运输的成本会远远低于陆上运输,国际航运业会再次迎来春天,造船业自然也会重新走红。
看空:真正的严冬还没有到
“对于台州造船业而言,现在还仅仅是秋天,真正的严冬还远远没有到来。”金文林分析,金融危机对一个行业的影响,一般来说会有两到三年的时间。而造船业相对来说,更有着船大难调头的特点,所以他估计到2011年才是造船业真正的严冬。
对于如何过冬,他建议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包括开发节能环保新船型等,都是一个新的选择方向。金文林说,造船业并不仅仅局限于台州本地的竞争,台州的造船企业要与省内的、国内的甚至世界的同行进行竞争,这种挑战压力应该非常大,但是机遇却是无处不在。
让金文林感触最深的是今年以来造船的技术人才不像以前那么稀缺了,这实际上是行业衰退、人才外流的一种表现。他觉得,现在是做好人才储备的最佳时机。
对于金文林的观点,陈存裕也表示认同。他认为,造船业其实是世界经济表现的一个指标。只有全球各个行业得到复苏,出口贸易再度红火,国际航运业重振旗鼓,造船业才会得到复苏。因此,造船业具有行业的滞后性。
陈存裕表示,台州造船企业的眼光还可以看得更远一些,目前国内市场趋于饱和,造船企业还可以把目光看向全球,毕竟海外船市更为广阔。(作者:陈远天)
来源:台州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