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处理量、船运吨位皆上升
上个月我国集装箱处理量创下去年11月份以来的新高,今年新加坡港口首八个月的船运吨位也比去年同期上升9.2%,并在今年7月份超越了10亿公吨。
全球贸易需求下滑,我国船运业也在去年下半年提前进入“寒冬”。不过随着最近几个月经济出现好转,船运业似乎有望早日走出严寒。
上个月,我国集装箱处理量创下去年11月份以来的新高,今年新加坡港口首八个月的船运吨位(tonnage)也比去年同期上升9.2%,并在今年7月份超越了10亿公吨(gross tons),这比去年整整提前了一个月突破这个数目。燃油(bunker)销售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1%。
总理公署部长、财政部兼交通部第二部长陈惠华昨晚在新加坡船务公会(Singapore Shipping Association)第24届常年晚宴上讲话时透露了以上数据。
政府额外拨款资助
陈惠华也透露,为加强海事金融实力,把握船运市场的机遇,政府也已额外拨出4500万元的款项资助海事相关业务开辟新航线及扩张业务,另外2500万元来支持船运研究与发展项目。
陈惠华指出,虽然目前谈全面复苏还言之过早,但基本面强劲的船运业,近来已经出现一线曙光,因此政府和业者需要携手为接下来的复苏做好充分准备。
全球贸易需求因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而急转直下,船运业更是首当其冲。本地海港去年11月份的集装箱吞吐量出现七年以来的首次萎缩。
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PSA International)在新加坡的集装箱吞吐量也已经有所改善,8月份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2万个标准箱,比7月份的216万个标准箱多,但仍然比一年前的255万个标准箱来得少。今年首8个月的吞吐量则下跌17.2%,从去年同期的1975万个标准箱跌至1635万个标准箱。
裕廊海港(Jurong Port)8月份所处理的集装箱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超过三成。该港在8月份处理的标准箱数目,从去年同期的8万8000个减少至5万9000个,下滑了32.95%。不过,同7月比较,则没有变化。
不过,新加坡船务公会会长张松声认为,船运业最糟糕的时期是今年1月和2月,目前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经比年初有所进步,只不过复苏是缓慢的。
由于海运需求下跌,不少船运公司已经宣布业绩亏损。载货能力在全球排名第八的海皇轮船(NOL)上个月公布业绩时宣布,今年上半年共蒙受了高达3亿9100万美元净亏损(5亿6130万新元),营业额同比也下滑37%,至29亿3100万美元,税前亏损为3亿5000万美元。主要是因为其集装箱业务营收显著下跌。
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厂扬子江船业(Yangzijiang Shipbuilding)董事长任元林上个月接受本报访问时也指出,由于过剩的产能还没有被消化掉,造船业仍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元气,预计整个行业接下来会有更多的订单被取消。
陈惠华昨天在晚宴上也呼吁拥有365个成员的新加坡船务公会,继续为提高新加坡的竞争力和国际海事中心作出贡献。(李敏雯 报道 )
来源:早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