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学院位于东海之滨的千岛之城——舟山市区,毗邻国际大都市上海市、国际港口城市宁波市和“海天佛国”普陀山。学校创建于1958年,始名舟山水产学院,1975年更名为浙江水产学院,1998年与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浙江海洋学院。此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相继进(并)入。198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学校是一所以海洋为特色,理学、农学、工学、文学、医学、管理学、教育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1500亩,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藏书13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7500万元;教职工1156人,其中专任教师63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259人;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4474人。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设有海洋科学学院、渔业学院、海运学院、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医学院、数理与信息学院、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科学部、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杭州分院、普陀科学技术学院等17个学院;开设海洋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英语等31个本科专业和捕捞学、海洋生物学2个硕士点以及若干个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高职(专科)专业;建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浙江省海水增养殖重点中试基地、舟山深水网箱养殖工程研究中心、海洋科学研究所、渔业科学研究所、船舶与机电工程设计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海洋经济研究所、海洋文化研究所等22家科研组织和浙江省远洋渔业培训中心、中国石化销售公司舟山职工培训中心、船员培训中心、海洋管理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依托学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学校创建有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独立学院)。
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大发展形势,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近年来,先后通过了浙江省高校文明校园评估、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和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注重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学生课外科技和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在全国、全省的电子设计、数学建模和文体表演等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殊荣;参加社会实践形成的系列报告集《蓝色报告》得到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函肯定。毕业生追踪调查表明,学校近几年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当年就业率在98%以上。
学校加强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面向地方经济,加大各项建设,培育特色与优势学科,全面提升科研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现有捕捞学、海洋生物学、行政管理学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和海水增养殖省级重点试验基地1个。学校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历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6项,省部级奖64项,并发表、出版了一批高水平论著。目前,承担国家、省部、厅局级等科研项目533项,科研经费达3816万元。学校注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先后与20多个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近五年来,科研成果转让或被采用137项,直接经济效益2.96亿元。特别是近年来承担的“深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深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与养殖示范”、“岱衢族大黄鱼养殖产业化技术研究”和“大黄鱼规模养殖新技术开发”等国家“863”计划4个项目,为我国海洋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渔民转产转业及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积极扩大对外合作办学,走开放式办学路子。近五年来,学校与日本、俄罗斯、挪威、新西兰等20多个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浙江海洋学院学报》分为自然科学版和人文科学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海洋,教育先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要“高质量办好浙江海洋学院”。浙江海洋学院正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和海洋经济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大力弘扬“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立足舟山、服务浙江、面向全国,以建设成为海洋人才的培养基地、海洋知识的创新基地、科教兴海技术的攻坚基地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基地为发展方向,加快实施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过渡,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海洋特色明显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士筰 党委书记:周达军 校长:苗振清
通讯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海院路18号 邮政编码:316000 招生热线:0580-2550022 传真号码: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