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中心实习记者 程媛媛、记者 邱益忠)国务院日前通过上海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表示,香港仍在航运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包括完善的司法制度、良好的营商环境及发展成熟的航运服务业群等,而业界对国际航运中心的期望,不仅是港口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处理能力,还包括高增值及与世界接轨的航运服务。有香港业界人士更指出,香港的空运优势是亚洲区首屈一指的,加上客源和上海不同,两者不但不是劲敌,反而可以互补不足。
郑汝桦在上海出席「沪港航运服务业交互发展研讨会」时表示,世界正面对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贸易萎缩,货运量下跌,航运界首当其冲。航运公司纷纷急谋对策,包括主要航线上的船只需要减速,以节省燃油成本和应付过剩运力;航运公司亦重组或撤出原有航线、闲置船舶及取消新船建造订单等。
港有900家航运相关业务公司
不过,她引述伦敦德鲁里海运谘询公司(Drewry Shipping Consultants, London)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尽管经济不景,有很多公司大幅裁员,航运业仍然欠缺大量海员,并预计即使新造船只数量减少,但到了2013年,空缺数目仍可能增至42,700个,故相信只要配合适当的措施,必可早日冲破巨浪。
郑汝桦具体分析香港在航运方面的竞争优势表示,首先,香港的法治及完善的司法制度,一直保持亚洲主要仲裁中心的地位;其次香港奉行自由港、单独关税区、低税率、资金及信息自由流动等政策,使香港跻身全球经济最自由、营商环境最佳的地区之一;此外,香港的航运服务业群发展成熟,吸引了世界各地约900家与航运有关的公司到香港建立业务,提供法律、管理、融资、保险、核数及税务、船舶维修及保养、燃油补给、通讯服务、教育及训练等航运服务。
业界指港空运亚洲首屈一指
香港物流协会会长黄辅华认为,香港的空运优势属亚洲首屈一指,无论在管理技术,甚至人手技术都比内地胜一筹,而且港沪客源不同:香港客源主要来自华南地区,而上海客源主力拓展长江三角洲,故中央决定将上海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对香港没有半点影响;即使上海成功打造一个国际航运中心,也需要若干年时间。因此香港及上海应该互补不足,不一定是竞争对手。
上海海事大学城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所所长徐剑华教授昨日在香港出席「珠三角发展规划论坛」也指,香港作为历史悠久的国际航运中心,确实存在许多独特优势,两地若能加强合作,发挥协同效应,将能获得双赢。 |